結構治療不只可以解決疼痛!也能改善皮膚的免疫反應
四月中開始治療一位兩側肩膀疼痛患者,原來是我健身教練朋友轉介他過來,因為在做臥推跟肩推的時候,肩膀出現不自然的收縮以及疼痛,脫衣服一看發現全身也有四肢軀幹嚴重的濕疹,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異位性皮膚炎已經四五年了,隨著每週一次針灸處理,不僅原來肩膀的疼痛已經緩解,皮膚病灶也好轉了八九成,患者開心的說真是一兼二顧,摸蛤仔兼洗褲😆😆
以下是我治療的一些感想
原來在處理兩側手臂不對位的筋膜與骨架排列(橫軸骨連線),尤其是兩側的肋排的排列不整齊需要將伸肌以及屈肌做調整,再解除三角肌不流暢的張力,請患者脫衣服治療的過程才發現原來他在身體軀幹四肢的皺摺處都有嚴重的皮疹濕疹,尤其是在兩側的腋下還有頸部及腰部脊椎附近,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異位性皮膚炎已經四五年了,當初是因為喝酒應酬以及工作壓力大發作的,後來就算身體沒有那麼勞累仍然持續在明顯的發炎當中,在每週一次的治療當中,除了還原身體的筋膜與骨架,最重要也是最初的第一步就是還原皮膚與底下皮下組織之間深淺層不對位的張力,治療過程中觸診也發現的確是在肩膀以及兩側膏肓還有腰部附近有觸摸到不可動的皮膚,針刺解除這些不可動的地方之後除了患者反應活動度與疼痛頸部以外也的確覺得搔癢的感覺有緩解許多,除了四肢以外胸腹部的皮膚(前後軸)也是有許多同樣不可動的地方,針刺處理之後也可以看到明顯的病灶改善,病患也回饋他回家的感覺說到原來一直覺得身體內很熱不太會流汗,幾次針灸之後發現現在很容易可以流汗,身體內部很燥熱的感覺也隨之消除,回應給我的就是中醫所說的解表發汗的道理吧!
其實手上用針灸處理皮膚發炎像是慢性蕁麻疹或是濕疹的病患也不少,對於免疫反應的誘發與休止,真的是如同老師所說皮下不同層次之間張力的不連貫,這樣的物理刺激也許是引發免疫反應持續的一個可能因素,臨床上這樣的觀察或許可以在日後研究提供另外一條切入的角度